欢迎访问深圳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电子信息窗口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丨中科创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市场硬通货”

2025-05-13 来源:科技日报
70

关键词: 中科创星 硬科技 冠军营 科技成果转化 三维赋能

科技日报记者 王禹涵

近日,第九期中科创星硬科技冠军企业创业营(以下简称“冠军营”)结业典礼现场,学员代表、杭州洛微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冯宁宁握着手中的结业证书感慨地说:“曾经我们为技术转化四处碰壁。如今B轮融资到位,我们的产品已然进入陕西头部车企供应链。”

作为国内首家专注于硬科技领域的早期投资机构,中科创星科技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创星”)构建起集“研究机构+早期投资+创业平台+投后服务”于一体的全生命周期科创生态,助力硬科技创业者从实验室走向产业一线,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市场硬通货”。

从“资本输血”到“生态造血”

“2019年,团队研发的激光雷达集成方案因成本过高、定位模糊陷入发展困境。知晓团队情况后,中科创星便领投天使轮,并邀请我加入冠军营。”冯宁宁回忆道,冠军营导师在“营销与销售”课程上拆解的“技术—成本—场景”平衡法则,让他和团队找到了突破口。随即,团队将市场方向调整为新能源汽车配件,从而顺利融入陕西正在打造的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新高地”。

“科研人员创业常会陷入无资源、无经验、无市场的‘三无’困境。”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在2015年创立冠军营时,目睹了不少科研团队的迷茫。这些科研团队往往手握国际领先技术,却在产品定义、供应链搭建、融资谈判等环节屡屡碰壁。

中科创星构建起了一个独特的生态闭环。在前端,该企业设立总规模超120亿元的北京硬科技系列、秦创原硬科技系列等基金,聚焦光电子、人工智能等八大战略赛道,累计投资500余家早期硬科技企业。在中端,该企业打造冠军营,将投资实战转化为系统化培训,解决科研人员创业的核心痛点。在后端,该企业成立起科技服务公司,提供政策对接、市场拓展、人才猎聘等全链条服务。

为搭建适合硬科技创新的“雨林生态”,中科创星不仅通过投资帮助创业企业解决资金问题,更以投后服务助力企业实现创新突破。“变‘资本输血’为‘生态造血’,正是我们区别于传统投资机构的核心优势。”米磊说。

“三维赋能”跨越成果转化“死亡谷”

“我们曾以为技术领先就等于市场领先。直到冠军营课程让我学到了‘技术要为客户创造价值’。”合肥瀚海量子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王天道出了不少技术型创业者的共性认知误区。

在中科创星冠军营学员的亲身经历,正是中科创星从知识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开展“三维赋能”的生动注脚。

知识系统重在思维指引和科技创新突破。中科创星创始人李浩发现,科研创业者容易陷入“唯技术论”,追求“大而全”的产品和极致参数。对此,冠军营课程引导学员建立“技术洞察+社会需求”双向思维,来增强其在商业领域欠缺的客户响应、市场了解等多维度认知。

经济系统致力于构建商业闭环逻辑。李浩表示,冠军营用10年构建的全周期生态,本质是让自己成为“资源配置者”角色:帮企业找资金,更帮其定战略、找场景、建网络。

社会系统则重点关注产业生态协同。在冠军营中,冯宁宁找到上下游的合作伙伴:“我们做激光雷达,他们做硅光子封装,技术正好互补,我们联合开发的车载传感模块已推进测试。”

结业典礼上,第九期冠军营“副班长”、西安数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涛表示:“硬科技创业是长跑,需要技术深度与产业温度相结合。”